close

vegetables.gif 瀏覽近幾年關於食品安全新聞事件,突然發覺大學時代修的食品衛生安全法規都白唸了,什麼時候主管食品衛生安全的衛生署居然無法為人民做到把關的動作?這些年來食品安全議題從狂牛症、禽流感、磺胺劑、瘦肉精到現在的毒奶粉,每一次新聞事件報導出來,就會引起人民的一陣恐慌,等到新聞落幕之後,大家似乎又淡忘了,繼續吃著不知含有多少毒物的食品過日子。我們的政府只學會處理每次事件爆發出來的因應措施,如何自圓其說,卻沒人真正去檢討該如何解決問題,該如何確保國人的食品安全。台灣加入WTO之後,台灣食物供給進入全球化時代,而政府的食品安全檢驗又散落於各不同單位,如進口食品是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食品則是由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檢驗,每個單位檢驗標準不一,我們真的不知道還能吃些什麼?

    我常會告訴大家,既然我們現在所攝取的食物都必須承擔難以估計的風險,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攝取各式各樣的食物,不要獨愛某類食物,如此就可以分散風險。另外我想提出一些如何去選擇較安全食物的原則,供各位參考。

一、選擇『當令』、『在地』的食物:大多數新鮮、乾淨的食物都是在適合它生長的季節生長出來的,而其所含的營養素也是最豐富的。不符合時令的農作物通常會因為環境不適合而使用過度的農藥、生長激素,吃進人體長期累積之下對健康也會有很大的影響。而食用在地的食物可以減短運輸時間,能讓我們吃進更新鮮的食物。

二、選擇最原始的食物,少吃精緻加工食品:大學修營養學時教授常說食品加工和營養是背道而馳的,因為食品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要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以及增加食物的美味。所以,越精緻美味的食品往往添加了無數看不到的危機。

三、選擇有認證、有品牌的肉品:可上衛生署食品資訊網查詢CAS優良食品廠商,另外目前衛生署已經開始建立『加工食品追溯制度』 ,可於網站上查詢到相關食品業者及產品。

四、選擇經過驗證、貼有標章的有機農產品:盡量選擇當季蔬果,可以減少農藥及化學肥料之風險,若是想購買有機蔬果,可選擇由農委會輔導認可的驗證機構如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另外,農委會委託國立宜蘭大學設立『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大家可以上網查詢有機種植者的資料以及抽檢農藥殘留的紀錄。

五、盡量選擇非基因改造食品:市面上最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是來自於基因改造的大豆和玉米。基因改造的大豆可加工製成醬油、豆腐、豆漿、食用油及其他豆類食品等;基因改造的玉米則可加工製成玉米油、玉米餅、糖漿或零食和糕餅等。基因改造作物雖然帶來可觀的利益與優點,相對的也具有研究尚無法證實的未知憂慮,如擔心基因會從基因改造作物流入其他作物,或是藉由昆蟲或是一陣風,將基改作物的花粉帶到野草或是近親植物上。果真發生的話,那因為基因流通(gene flow)而獲得新基因的植物,可能再也不怕原本的天敵或是農藥。基因流通的結果,將會是什麼?目前恐怕無人能回答,因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選擇非基因改造食品。

六、選擇合格工廠(HACCP)出產之素料:油炸麵筋製品原料為小麥蛋白(麵粉)及沙拉油;素肉、豆輪等製品則是由大豆蛋白製成,應選擇有HACCP認證工廠出產之製品,才能確保食品之安全,最好不要在菜市場購買散裝之素料,因為很難擔保其大豆蛋白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台灣還是有一些努力用心的優良廠商,因此建議大家要愛用國貨,也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過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9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